侯晓远:自由人生之路

11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侯晓远应邀为理工学院学生作了题为“自由人生之路”的报告,报告旨在解决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未来怎样走的问题。
侯晓远教授围绕“自由人生之路”这一主题,从人们认知的三大误区以及人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展开精彩的报告。一开场,侯教授就提出了精彩论述:我们这辈子努力奋斗是为了什么?答案就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史上永远的问题。侯教授告诉大家:我们来自“虚无”最终归于“虚无”而我们就要在这两个虚无之间创造最大价值。
侯教授认为,人们有容易错误认知的三大误区。最常见的误区是,只要达到了目标我就幸福了。侯教授告诉同学们,这只是一种善意的欺骗,只会让自己逃避问题,因为人这一生从起点到终点都在穿越问题的丛林,你的目标只是问题丛林里一小块坦荡的平地,唯有接受挑战才能一步步走向终点。最大的误区是,把有形的目标与无形的目标混淆不清。有形的目标便是金钱、权力和名誉,而无形的目标是幸福、快乐、自由。侯教授当场做了一个小测试,结果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无形的目标,借着测试结果,侯教授告诉大家,有形的目标不一定会产生无形的结果,而无形的目标才是人生最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第三大误区是,自由就是有有权有势名利双收,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侯教授告诉大家,这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物质享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无法面对和解决名利带来的负面效应而进行的自我麻痹。自由是一种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唯有通过不断迎接挑战才能达到。
侯教授告诉大家,一个人分为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外在自我便是一个人的外貌外表,而内在的自我成长的食粮便是人生中所有的问题与挫折。内在自我成熟的标志便是利他。侯教授告诫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最重要的是意志力,唯有意志力强了才能无往不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打倒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正面挑战,相信自己,勇往直前,才能实现人生自由的境界。
侯晓远,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物理快报第四届编委,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表面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聊大要闻
-
学校举行2025年度孔子学院外派人员出发仪式2025-08-09
-
2025年中国高校“校长杯”羽毛球比赛圆满收官2025-08-06
-
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入选2025年AMI智库2025-08-06
-
《生驴乳质量分级》等5项标准审查会在我校召开2025-08-04
-
2025年中国高校“校长杯”羽毛球比赛聊大开赛2025-08-02
-
广东省委外办副主任李宏志一行来校调研2025-08-01
-
理工学子在第十六届“格致杯”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佳绩2025-07-31
-
乐鱼平台,乐鱼平台(中国)2位教师入选2025年度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教师访学研修项目2025-07-30
-
我校传媒技术学院教授王振华应邀担任山东省科幻产业调研课题牵头负责人2025-07-29
-
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赴基里巴斯开展专项调研2025-07-29